精神科醫生曾繁光:香港整個城市好焦慮 社會創傷如反送中 強迫症患者舊病復發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全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人人都時刻關注疫情最新發展。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指:「等於嗰時反送中嘅社會事件,你越睇(相關資訊)就越沮喪。所以睇一次夠喇,你知道個社會發生咩事,算喇,唔好再睇。因為你再睇就越嚟越焦慮、越嚟越緊張,就會瞓唔到、情緒又唔好。」

曾繁光是執業醫生,他稱近來有好多舊病復發的病人找他,其中一個是強迫症患者。「佢嘅病就係會不停洗手,我哋醫好佢之後好多年無事,不過近來佢又唧吓唧吓啲酒精(搓手液),發現唔唧唔得,一日用成公升酒精,佢一路咁唧,唧到成手滴晒水嚟捽自己。跟住酒精用晒,佢又自己溝梘液嚟用,捽到自己成手都係泡。佢出唔到街,而家work from home,我話你喺屋企唔使洗、好乾淨,佢話唔洗唔安樂,一定要洗。嗰個係強迫嘅行為,佢知道自己唔係好妥,騰晒雞咁走嚟睇我,我又要俾返藥佢食,遲少少應該無嘢嘅。」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在公立醫院執業逾廿年、2010年轉為私人執業。他形容香港整個城市整體好焦慮、節奏急促,香港人長期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面對今次武漢肺炎來襲,他認為香港人汲取了2003年沙士的經驗,防疫做得好快,但因為疫症突襲加上沙士陰霾,精神上不免緊張。

市面口罩短缺,又有謠言令人搶米、搶廁紙,曾繁光解釋:「點解會信呢?因為你好焦慮就好容易相信咗人哋嘅說話,尤其是危害到你自己嗰啲,跟住就『唔好理喇,做咗先』,跟住大家咪一齊搶。而且搶嘅嗰啲人好奇怪,佢可能買廁紙擺屋企,一年都用唔晒。搞到最後因為你搶多咗人哋好多份,結果第二啲人就可能無得買。所以有句嘢講得好啱:『相爭不足,分享有餘』,夠用喇,可以唔買住。」

他也不建議排隊買口罩,因為這樣反而因為人群聚集增加染病風險。他說有朋友一家只剩一盒口罩,4、5個人用,每人獲發三個。在口罩裡面加一層紙巾,一日用一個口罩,用完的口罩擺信封,放在乾爽的地方,隔兩日重用。曾繁光指:「4個鐘換一個(口罩)就最完美,但香港人要學習彈性,可以接受不完美。」並指如非要到醫院,就不需要咁完美,但提醒,搭電梯、坐巴士、乘地鐵等,都應該戴口罩。

曾繁光又笑道,見過有人用文具店買來的手指套專門撳掣,每次用完就放入膠袋,回到公司或家裡就洗淨晾乾,「好得意,佢話,你屋企都有裝過藥丸嘅膠袋,都可以咁用。」另外就是「彈性返少少,廁紙可以慳啲用,無米咪食吓第二啲嘢,我都食咗好多餐意粉,哈哈哈哈哈。」

從他的觀察,有強迫症或焦慮症的人較容易因為疫情而再次出現情緒困擾,他一些多年無見的病人最近都再度求診,但曾繁光表示說不準舊病復發率是高是低,具體表現就是將所有事情當作戒條:「口罩一定要外科口罩、一定要跟足指示嚟戴、一定要點樣洗手、一定要酒精搓手液,所有嘢都變成一定一定要咁樣做。」

他建議大家要找方法令自己平靜下來,最簡單的就是深呼吸:吸一口氣,憋氣3至5秒,再慢慢呼出,每30個呼吸為一組,每天做三組。「再唔係喺屋企無嘢做,就上網睇吓有無一啲放鬆自己嘅方法,譬如有啲人教你瑜伽、正念呼吸方法等等,其實你跟住做已經慢慢放鬆到。」

曾繁光續說:「第二就係要夠瞓,充足睡眠好緊要,因為好多人喺屋企打機,又唔使返工,因為喺家工作嘅意思就係唔使工作。搞到三更半夜、癲倒日夜,其實嗰啲對你身體嘅抵抗能力、免疫能力都未必係一件好事,所以要堅持返一啲平時好嘅睡眠習慣。食嘢唔好太多、太少,屋企有個危險嘅,好多零食。猛食嘅時候,體重會增加,呢個又係唔係幾好。」

他相信,這次疫情是又一次對於香港社會造成創傷,「就算睇住電視不停咁播呢啲疫情,幾多人死、幾多人被感染,都有可能被創傷。所以要保護自己,就係唔好睇咁多。」就如反送中運動期間,許多人情緒受困擾,甚至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

曾繁光認為:「如果政府做好少少,所有嘢都係好有計劃,話晒計劃俾市民聽,市民知道應該會點做、跟住做就得喇,但今次出現嘅情況呢,政府都唔聽專家講,搞到啲市民:喂,應該聽邊個話?聽特首話唔戴口罩,抑或聽專家話,到最後好混亂。」

但他續指,香港人向來都不信賴政府,即使是港英年代亦然,「靠政府就分分鐘乞米架喇,嘻嘻嘻,所以呢都係要靠自己。」他形容,即使政府好「屎」,但香港社會仍然可以運作,「政府如果發揮得唔好,我哋更加要發揮得好啲,每一個人都要發揮得好啲,彌補佢嘅不足,如果唔係就一齊死。所以唔好剩係鬧政府,我哋做好自己份內事。正正呢個制度好可愛嘅地方,唔需要好叻嘅人運作政府。」

香港紅十字會自去年10月開展「Shall We Talk」服務,本來的對象是「6.12」事件中情緒受困擾的市民,今年2月開始亦都歡迎在疫症中感到不安的市民預約服務。紅十字會指,由2月1日至2月18日,共收到13個關於今次疫情的求助,已經處理了4個個案。該會臨床心理學家林莉蓉接受眾新聞訪問,透露有求助者本身有焦慮症狀,疫症爆發後,經常用消毒噴霧清潔雙手,家人亦都無法理解他的行為,結果加劇了他的焦慮症狀。

林莉蓉表示,綜觀受助者的情況,焦慮症狀仍屬輕微。她又特別提到,相信正接受隔離的人士心情尤其鬱悶、無奈,建議他們可以每日為自己定下小目標、透過閱讀、看電影、寫作等保持心境活躍。紅十字會亦都另外製訂了一些「疫情中的情緒管理」貼士給一般市民、接受隔離人士和醫護前線。

另外,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亦表示,每月收到的求助數字維持一千個左右,最近有少部分求助個案與疫情相關,但因為沒有具體分類,不知道確實數字。疫情相關的求助主要是擔心不知道疫情怎樣發展、撲口罩、撲生活用品亦都令到他們情緒緊張,另外就是不滿商家抬價、不滿其他市民囤積居其、不滿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相比起反送中運動期間的情緒問題,曾展國認為今次影響層面更闊,「本來覺得唔關事嘅人,想買嘢都買唔到。」亦都有人擔心有隱性患者在社區遊走,而正接受隔離的人士又會擔心自己染病、傳染給家人。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