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記者會調查:逾一成人接觸催淚煙後肚瀉 有人屙血咳血 深水埗「最毒」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反送中運動持續半年,警方在全港各區累積發射過萬枚催淚彈,引起公眾安全疑慮。由一群言語治療學系大學生組成的關注時政組織「言語有時」,昨晚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吸吸可危』——專家和你講 全城扺禦催淚煙」集會。民間記者會在會上公布一項有超過1.7萬市民參與的研究,發現受訪者直接或間接接觸催淚彈後,出現肚痛、肚瀉等徵狀的比率達14%至16%,而外國文獻一般不多於5%;每200個受訪者中,更有5至11人有咳血、瀉血、尿液顏色異常等徵狀,為外國罕見情況。以18區計,深水埗受催淚彈影響最深,受訪者報稱間接接觸催淚煙所引發的病徵平均有1.9個。

民間記者會代表指,香港人口密度高,警方連月密集發射過萬枚催淚彈,而政府沒有主動清理催淚彈的殘留物質,對市民健康的影響難以估計。民間記者會遂發起民間研究,於11月29日至12月2日透過網上發放一份布關催淚彈對健康影響的問卷,期內收到17,819份有效回覆,為目前香港有關催淚彈對健康影響的最大規模調查。

受訪者包括前線抗爭者(2,132人)、「和理非」(7,616人)、路人(6,015人)、在場專業人員(醫護人員、消防員、記者)(167人),當中約六成女性、四成男姓;年齡由16歲以下至56歲或以上不等,並以16至25歲最多(39.7%),其次是26至35歲(34.2%)。受訪者以全職人士為主(61.6%),其次是學生(23.3%)及半職或自由就業人士(8.7%)。

民記代表指,初步研究結果顯示,18%至23%受訪者表示接觸催淚彈後出現呼吸困難、持續流眼水、皮膚痕癢等問題,與外國情況相若;但出現肚痛、肚瀉等徵狀的比率達14%至16%,而外國文獻一般不多於5%,可見香港人在這方面受害的程度是外國的3倍。民記代表指出,每200個受訪者之中,更有5至11人有咳血、瀉血、尿液顏色異常等徵狀,都是外國文獻極少見的情況。

研究亦發現,催淚氣體會令人皮膚受損,甚至留有永久疤痕,平均17%受訪者表示身體外露部分出現紅疹、水泡或膿瘡,一般以面部及手臂最為嚴重。

此外,民記以受訪者居住區域分組,再統計每區居民平均報告有多少由間接接觸催淚煙引發的病徵數字去排序,推算催淚彈殘留物在社區的禍害。研究得出18區「最毒區域」頭3位以次為:

排名

地區

人均後遺症病徵(個)

1

深水埗

1.9

大埔

1.84

2

油尖旺

1.77

觀塘

1.76

3

黃大仙

1.73

元朗

1.71

民記批評,以上多區都是民居,警方將香港變成「開放式毒氣室」。民記要求政府正視問題,不要再「攬炒」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停止施放毒氣。民記代表在會後表示,民記仍在整理調查數據,隨後將再發布更詳盡的調查結果。

家長代表蘇小姐在會上引述「香港媽媽反送中」在11月做的一項網上調查,收到1,188份有效回應,受訪家長來自港九新界各區,子女平均年齡為6歲,最小的只有兩個月大。55%受訪者報稱在商場接觸催淚彈,更有44%在家中聞到催淚彈的味道。

蘇小姐指,65%孩子接觸催淚彈後有咳嗽、喉嚨乾涸,五成多出現皮膚痕癢,36%有流鼻水、眼痕、肚瀉、肚痛、嘔吐、作悶等不良反應。各種不良反應平均持續6日。有33%受訪家長表示子女接觸催淚彈後要請假,29%需要即時求醫,部份更要留院,平均留院0.7日,最嚴重長達5日。超過九成受訪家長希望警方停止在社區放催淚彈,並認為政府應立刻公布催淚彈的成份。

會上播放一名前線抗爭者及一名義務急救員的錄影片段。前線抗爭者指,她每次吸入催淚彈後,都會「痾水」3至4日,並非排出固體大便,而當警方轉用中國製催淚彈後,她吸入的翌日更咳血。此外,她亦近乎停經,經期只有兩、三日有血跡,但都是黑血。義務急救員曾經在上環被催淚彈打中,令膊頭瘀傷,但他指出,催淚彈最大傷害在於前線抗爭者,危害仍然不明。

大會亦邀請醫護、化學、心理等專家,探討催淚彈的影響,並促請政府公開催淚彈的成份,及制定對應的醫療及善後方案。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外國一般會在空曠的地方放催淚彈,而且每次發射數量較少,但在香港,警方在短時間、小地方、高頻率發射,她對於外國文獻是否足以說明催淚彈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存疑。她認為政府應摒除政治考慮,就催淚彈展開公共衛生研究。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