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街一個布口罩的誕生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紡織製造業的輝煌歲月,近日武漢肺炎疫情香港人人要口罩,一班車衣女工再次開動她們的「戰車」。深水埗俗稱「布街」的基隆街,近日布販的生意不減反增,客人不是來做衣服或買窗簾,而是搜羅合適的布料,為自己製作布口罩。

在深水埗基層社區,你可以見證到從原料採購到生產,一個布口罩是這樣誕生。

基隆街大部分布店近日門外寫有「防水透氣」、「口罩布用」,大多售賣布料予客人自行製作布口罩,只有少數出售現成布口罩或接受訂造。記者在街上所見,顧客大部分是女性和主婦。其中一間裁縫店,地上全是布碎,有幾名女工正馬不停蹄縫製布口罩,三、四人技藝純熟,不消一會就車出一個三層的布口罩。店內展示的一款布口罩,中間有夾層,可以放外科口罩、濾紙或抹手紙。

裁縫店負責人清姐裁剪布樣,數分鐘就裁出一疊布口罩樣板出來。清姐說,布口罩的生意由2月初時因為接到老人院的訂單開始,之後被街坊發現,訂單持續增加,多到延長每天工作時間也做不完。顧客若現在下單,也要隔一個星期後才能取貨,她估計至今已經生產了4、5000個布口罩。

清姐介紹布口罩最主要的材料是棉布和麻布,比較透氣,她建議每日都要替換和清洗布口罩,並要用60度的溫水和洗潔精。布口罩連材料、車工每個售30元,但訂造的話最少要10個起。她慨嘆市面上一罩難求,但沒打算加價,足以維持生計便可以,她更索性暫停原本製衣、窗簾的訂單,全力做口罩,「都是幫助別人,沒什麼所謂。」在場的車衣女工表示,她做了46年製衣業,今次是初嘗車布口罩,「未試過啊,諗都無諗過要整口罩!」

同樣在基隆街的另一間布店,員工馮先生不建議用非棉質的防水布料做布口罩,因為防水布料多數是化學纖維,感到翳焗之餘長期接觸皮膚也不太好。該店有現成的口罩出售,每個60元,也有布料和紙板供顧客自製,每份20元。馮先生說,自疫情開始,原本做衣服的生意基本上跌至零,幸好市民對布口罩有需求,能讓店舖賴以維生。

雖然如此,他也不建議布口罩完全取代外科口罩,指布口罩有基本的阻隔功能,但出入高危地點如醫院等,亦應該戴上外科口罩。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早前指出,如市民無外科口罩,可用棉質口罩,用後須以番梘和漂白水消毒,乾透後方可再用。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