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激發中國債市創逾10年最強開局 主力外資機構正勇借東風

【彭博】-- 尚未見任何轉機的新冠肺炎疫情令2020年中國國債市場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強開局,但與上次危機不同的是,金融大開放後一些主力外資機構正在借東風,博收益。

彭博數據顯示,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今年來跌幅已超30個基點,接近2008年初同期逾31個基點的跌幅;因為疫情升級,今年跌幅目前主要落在節後開市一周,跌近20個基點。包括摩根資管、百達資產、安本標準和瑞銀資管等外資機構都表示已在這場盛宴中佈局,並且還將繼續掘金。

摩根資產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Arjun Vij稱,在本應該是消費高峰的時期,疫情的發展給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國債和一些被納入指數的政策性銀行債仍將是受到歡迎的資產。

「(殖利率)進一步下行10-15個基點是預期內的。」Arjun Vij稱。

摩根資管今年以做多國債開局,而百達資產、法巴和瑞銀資管近期都增加了對利率債的持倉;摩根資管並稱持倉多集中在10年期,在上漲之後已決定將部分調換為3年和5年品種。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債券業務主管Cary Yeung直言,在近期上漲之後,政策性銀行債具有吸引力,因為較國債提供了40個基點的溢價。

瑞銀資產管理(上海)基金經理樓超則提到,短期看利率仍會適當走低,操作上維持殖利率曲線做平,因目前疫情仍未明朗,許多潛在風險未完全反映出來,加之降息後短端利率下行較快,海外利率亦再探低位。

這將有望扭轉近期外資對中國債券增持速度放緩的局面;彭博匯總數據顯示,在12月淨買入為負後,1月外資僅增持了不足0.7%的中國債券,總持倉規模已超2.2萬億元。

相關閱讀:新型肺炎疫情追蹤: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激增 因湖北調整了診斷分類

國際指數、中美利差的魅力

除了疫情帶來的避險盤,金融開放下國際指數納入中國債券帶來的被動配置也會推升買興,摩根大通將從2月開始分10個月將中國債券納入多只基準債券指數。

中美利差也凸顯出中國國債目前對全球投資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彭博數據顯示,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當前約120個基點,較一年多之前的低位高約100個基點。

Cary Yeung認為,全球主要央行可能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境內的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仍能引起外國投資者的共鳴。

天達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Wilfred Wee告訴彭博,外資購買中國債券呈結構性上升趨勢,這一資產類別正逐漸成為投資主流。隨著中國債券加入更多國際指數,更多投資者將接受這一能提供有吸引力殖利率的債券類別,特別是如果其所在國債券只能提供低至零的殖利率。

邁向2016年低位?

但這輪上漲到底能走多遠,目前10年國債殖利率在2.83%附近,較2016年的前次殖利率低點還有不足20個基點的距離,能否有效突破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安本標準的投資組合經理Edmund Goh相對樂觀,他認為疫情爆發後,目前的政策正在重新聚焦於穩成長,「10年期國債殖利率3月可以看到2.7%。如果經濟繼續疲軟,殖利率可能比2016年的低點更低。」

摩根資管的Arjun Vij認為「2016年的低點將成為利率下限,」因中國央行不會長期持續寬鬆;Cary Yeung則提到,「只有在疫情從現在開始急劇惡化的情況下,10年期中國國債殖利率才有可能重新回到甚至突破2016年的低點。」

更謹慎的觀點來自於法巴資產管理的新興市場固定收益業務駐倫敦副主管Jean-Charles Sambor,他指出,現在就認為風險偏好會長期復甦還為時過早,到這個月底,中國10年國債殖利率可以保持在2.8%左右,而到3月底,一旦市場能夠更好地評估圍繞冠狀病毒的風險,「我們應該會看到政府債券出現溫和拋售,殖利率有望回到3.2%。」

除了利率債,信用債也有望成為外資後續逐步開拓的疆土;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不考慮商業銀行債券,境外機構在2020年1月持有中國信用債總額升至1,051.1億元,再次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

雖然外資持有信用債的基數仍偏小,且此次疫情料也會損及中國企業的盈利,但樓超表示,疫情發生加大政府對經濟下行憂慮,對企業違約帶來社會影響的容忍度也在下降,無論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積極對企業實施援助。「維持今年信用債高配建議。」富達國際基金經理成皓也表示,考慮到中國信用評級正在與國際接軌,結合市場估值和規模,整個市場對外資來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Wilfred Wee則表示,疫情短期內對經濟成長的打擊將會更大、更迅猛,在成長疲軟的情況下,高收益債券將面臨更大的違約風險,他們將繼續投資資質良好、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債券。成皓亦認為,短期來看利率債的收益將優於信用債。

(新增更多買方觀點。)

欲聯繫彭博新聞人員: Jing Zhao Beijing jzhao231@bloomberg.net;Tian Chen Hong Kong tchen259@bloomberg.net;Qingqi She Shanghai qshe@bloomberg.net

欲聯繫英文編輯請洽:Sharon Chen schen462@bloomberg.net, Shuqin Ding、Jessica Zhou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