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追蹤:紐約州新增死亡人數續降;抗議活動或引發美國疫情升溫

【彭博】-- 紐約州長庫莫表示,紐約州在新冠疫情方面取得巨大進展,新增死亡病例降至56例。蔓延全美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令美國一些州長及市長擔心新冠疫情將爆發。

紐約市的金融行業可能要六年才能恢復失去的工作崗位。中國將向非洲提供新冠病毒檢測工具和口罩。

歐洲疫情「熱點」地區正在進一步放鬆防疫封鎖,儘管科學家警告此舉可能操之過急。

主要發展:

新冠病毒數據追蹤:全球病例610萬例;死亡37萬例中國的工廠開始恢復繁忙景象,但需求復甦之路仍然漫長印度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政府將分階段解除封鎖新冠疫情下,南韓棒球聯賽仍然開賽

點擊此處訂閱新冠疫情彭博日報。欲獲取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和數據,可在終端點擊VRUS。回顧QuickTake本周的熱門新聞,請點擊此處。

歐洲疫情「熱點」地區放鬆防疫封鎖(香港時間02:00)

在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新冠死亡人數企穩之際,其他地區的確診病例繼續穩步上升,尤其是英國。不過各國政府面臨重啟商店、工廠和服務行業的壓力,歐盟預計新冠病毒將導致今年GDP損失7.7%。

中國向非洲提供口罩、新冠病毒檢測工具(香港時間00:51)

南非總統Cyril Ramaphosa周日表示,中國將在一個月內向非洲提供3000萬個病毒檢測工具,1萬台呼吸機和8000萬只口罩,幫助非洲應對新冠疫情。

Ramaphosa說,他上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獲得上述防疫物資問題進行了通話。南非國有公司 South African Airways, Ethiopian Airlines Group和Kenya Airways Plc將負責相關物資的運輸。

紐約州新增新冠死亡病例減少至56例(香港時間00:20)

紐約州長庫莫周日表示,紐約州新增新冠死亡病例56例,為連續第六天低於75例。

義大利延續新冠病例成長放緩趨勢(香港時間00:05)

義大利周日報告,新冠病例成長持續放緩,新增確診病例355例,低於前一天的416例。單日死亡病例從111例減少至75例。累計死亡病例33,415例,其中48%來自於倫巴第地區。

馬裡蘭州州長,亞特蘭大市長:抗議活動將刺激新冠病毒傳播(香港時間23:15)

美國馬裡蘭州州長Larry Hogan和亞特拉大市長Keisha Lance Bottoms表示, George Floyd之死引發的街頭抗議行動可能導致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瑞典公佈新冠病例零成長(香港時間22:49)

瑞典公佈,該國新冠確診病例出現3月13日以來的首次零成長,截至周日,死亡病例維持在4395例。

西班牙尋求延長緊急狀態(香港時間21:08)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他將要求議會批准將國家緊急狀態延長至6月21日。西班牙議會將於周三就桑切斯的提議進行投票表決。

泰國議會通過600億美元的刺激計畫(香港時間16:05)

泰國議會表決批准了規模1.9萬億泰銖(600億美元)的一攬子刺激計畫以應對經濟衰退。不過執政聯盟就如何管理該刺激計畫產生了分歧。

日本考慮放鬆對部分國家的入境限制(香港時間13:29)

《讀賣新聞》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日本考慮放鬆對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紐西蘭旅客的入境限制,因為跡象顯示這些國家的新冠疫情正在緩和。

川普計畫於秋季舉行擴大版G7會議 擬邀請俄羅斯等國加入(香港時間13:18)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推遲了6月在戴維營舉行七國集團(G7)領導人會議的計畫。他表示,擬在秋天舉行擴大版G7會議,甚至可能在11月大選之後進行。

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說,他想向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南韓以及目前G7國家的領導人發出邀請。

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放鬆封鎖措施(香港時間12:00)

在允許商店、餐館和娛樂場所重新開放後,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放鬆全國性的封鎖措施--宗教集會可以舉行。

政府表示,放鬆措施僅適用於102個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區。每個地區接下來還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病毒檢測。

疫情導致印尼1573人喪生,為東南亞國家中最多。新增病例在五月份翻了一倍多,總數在周六達到25,773。

香港媒體報導17天來的首個本土病例(香港時間10:45)

香港當地媒體報導稱,一位34歲的女性在周六晚間的檢測中初步診斷為陽性,目前在重症監護中,病情嚴重。她近期沒有旅遊史。

如果在下午4:30的醫療部門每日通報中確認,這將是過去16天香港無新增社區傳播以來的首個本土病例。

原文標題

N.Y. New Deaths Slow; Europe Hot Spots Ease Limits: Virus Update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