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這拍照至上的時代!社群平台告訴我們的九件事

文/MOOK景點家廖維仁  圖/Unsplash
 
在社群平台出現後全球進入了新媒體時代,Facebook、Insstagram、Twitter、Youtube等幾大平台與每天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平台,割據著這由網路串連的新大陸,也因社群的興起而產生了許多問題與現象,如何在這樣信息價值愈來愈短暫且節奏快速的狀態下找到自我需要且正確的資訊是一大課題,以下九大因社群興起而產生的現象與讀者們分享。

手機、相機先食好像已成為大家用餐前的標準動作。

1.手機、相機先食
 
在臉書、IG當道的世代,吃飯成為了一種能分享、炫耀的行為,特色食物、可愛造型、講究擺盤、高級裝潢、排隊美食等,以上這些都成了大家分享、炫耀食物的基本條件。進餐廳拍、上菜前拍、上菜後拍、吃完飯拍,吃飯好像已經失去它原本的初衷,好不好吃不是重點,好不好看才是,這也讓許多餐廳的師傅非常困擾,在大家讓相機先食的行為下,原本熱呼呼的美食到送進口中已不是最佳的狀態;或許,我們已慢慢習慣相機先食這樣的模式,且真的非常喜歡分享,但怎麼拿捏其中的尺度是我們所需要檢討的。

拍照、打卡景點盛行,甚至只是一面單色牆都能成為景點。

2.拍照、打卡景點氾濫
 
因為社群平台的熱絡而造就了使用者們拍照、打卡的習慣,也因為這樣,不管去到哪都想要拍照、打卡、分享,導致全球的各大餐廳、觀光區、風景區、特色建築成為了熱門的景點,而人潮就是錢潮,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們就在各個角落打造了各式各樣的拍照打卡景點,甚至連面普通的牆都能變成景點,但因其毫無深度、歷史感與意義性,往往在熱潮過後這些景點就無人問津了,也造成了非常多荒廢的景點及浪費許多資源更生產了不必要的垃圾。

科技冷漠已成為這個世代的通病。

3.科技冷漠
 
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且社群平台發展蓬勃後,科技冷漠已成為這個世代所有人的通病,不管大人小孩在人手一機的情況下往往忽略了真正在妳身邊的人,家人出門聚餐一群人低著頭吃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大家各自滑著手機,就連與好友們出去玩也都埋頭苦幹著,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對著螢幕裡的對話發笑,卻與身旁的人連一句問候也沒有;社群讓我們能很方便且快速地接收朋友們的動態與行蹤,甚至聊天、溝通,但別忘了身旁那個能和你對眼、聊天、互動且能感受彼此氣息的真人,活在當下且投入情感才是正確的交友模式。

許多人在這樣的世代下品嘗了暴紅的滋味。

4.爆紅滋味
 
社群平台其實就是個巨大的舞台,它提供免費的平台讓每個人能在其中做自己,大量的曝光與免費的宣傳,讓許多平凡人能一夜爆紅,令其聲量於網路上大漲,而在聲量的擁護下將能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成為某部分的意見領袖,而稍微有不錯聲量的網紅們也會相互幫助、合作,在過程中持續地讓聲量發酵進而可將相互的資源、粉絲做交流,增加更多的曝光。

業配以是社群的日常。

5.業配日常
 
承上述,擁有大量的網路聲量就擁有市場,而擁有市場就能賺錢,大量的曝光就是一種廣告行為,而稍微有聲量的網路平台、個人就是最好的宣傳,所以就會出現許多素人們代言、銷售、推薦各式各樣的產品,從手錶到除濕機從美食到跑車,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了的,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在社群平台盛行後才出現的現象,且如今大家已將業配視為很習以為常的事情。

網路上的聲量成為了一種生活指標。

6.生活指標
 
再承上述,不管是拍照打卡還是業配介紹,這些社群平台上的行為也都有意無意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今想吃美食、買東西、旅遊去之前都會參考社群平台上的信息,甚至是被動式的接受然後就在無意間去執行了,而參考的依據就會縮小在我們平常的網路生活圈裡,沒有辦法去體驗更衝突、新奇、特別的事物。

社群平台、媒體會加劇從眾效應。

7.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又稱為羊群效應,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一致的思想或行為所影響,進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而在社群平台上公開的討論與資訊的曝光,會導致從眾效應巨大化;因為當你身旁的朋友開始熱衷於某件新奇的事物時,你也會下意識地跟著熱衷,一方面是能滿足人類對於歸屬群體的基本需求,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希望受到群體的排擠或批評,但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自我懷疑甚至情緒低落。

除了從眾效應外更有可能引發正、反沉默的螺旋。

8.沉默的螺旋或逆沉默螺旋
 
沉默的螺旋,主要的概念為假如人們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他們會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假如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至時,他們會勇敢地說出來。而逆沉默螺旋則剛好相反。再社群上公開的討論往往就像上述所講的會造成從眾效應,進而衍伸出所謂的沉默螺旋,若是方不敢表達己見,讓網路上的聲勢一面倒,但也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狀況。

社群平台帶給我們的同溫層絕對非常厚。

9.同溫層
 
在社群平台上因為諸多演算法的關係,平台所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會利用平常在平台上的點擊行為去預測使用者個人的喜好,進而將那些所謂使用者更偏好的東西大量呈現;而在平台上我們也能夠主動篩選、追蹤、拉黑去建立我們自我舒適社群領域,而在這些交互作用下,我們的社群平台將會慢慢的成為我們的同溫層,在上面可能會接收不到外界的刺激、信息等等。

或許最好解決上述現象的辦法是偶爾跳脫網路社群,與真正的朋友圈面對面的相處。

上述這些社群所導致的現象,幾乎已是無法避免且不可逆的,但身為活在如此便捷、快速、緊密的社群世代下的我們,怎麼從中找出最適合我們本身的使用方式與信息收發、篩選的模式是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的,也期許自己在這爆炸的社群世代下能夠保持初心,不至迷失。

人生好難心好累!20句厭世名言旅行前必看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php?op=articleinfo&articleid=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