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屬於自己的路——Joe Johnson是如何從BIG3重返NBA的?

文/ EdotTdot_4

一夕之間 從炙手可熱變得乏人問津

時間回到2016年夏天,在市場上頗為熱門的35歲老將Joe Johnson,選擇和爵士隊簽下2年2200萬的合約,轉戰鹽湖城。

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他在球場上的影響力依然不減,前一季平均能貢獻12.2分3.6籃板3.9助攻,並在轉戰熱火之後,成功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幫助南灘大軍打進季後賽第二輪。

加入爵士隊他來說,並不是個簡單的決定,因為這意味他得從板凳出發。回顧他上一次替補出賽,已經是十三年前的事,如何放下身段,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一大挑戰。

但角色的轉換,對於這位七屆全明星賽成員來說,似乎很快就適應。場均9.2分的他,成為爵士板凳上最重要的火力來源,幫助球隊在相隔四個球季之後,再度重返季後賽。來到季後賽,他扮演的角色更加吃重,平均得分提升到12.9分,還在首戰投進關鍵一擊,成功帶領爵士以下剋上,擊敗高種子順位的快艇隊,間接為空拋之城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即便最終爵士於西區半決賽止步,但Joe Johnson大心臟的表現,已經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

只是好景不常,2017夏天的爵士遭遇重大改變。原本的當家球星Gordon Hayward出走,讓球隊的下一步看起來混沌不明。他遺留下的空缺,原本預期Joe Johnson會扛下更多責任,但卻因為手腕傷勢的關係,讓Joe Johnson缺席了球季前段的21場比賽。令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在選秀會上以首輪第13順位挑中的菜鳥Donovan Mitchell異軍突起,打出未來之星的架勢,也使得同為側翼球員的Joe Johnson,在傷癒復出之後,角色逐漸邊緣化。

雙方終究走到了分手這一步,重要性減低的Joe Johnson在季中成為交易籌碼,在一比三方交易中,被送到國王隊。不過他並沒有興趣陪著年輕的國王度過重建期,因此馬上就和球團達成買斷協議,並以老將底薪加入了頗具冠軍相的火箭隊,意外和自己前一年季後賽曾決殺過的Chris Paul成為隊友。

轉戰火箭固然讓他增加了爭奪冠軍戒的機會,但在「MVP」James Harden和Chris Paul兩名習慣一球在手的球員身邊,他卻淪為一名等球射手,無法發揮自己最擅長的單打技巧,導致他的數據下滑到6.8分3.1籃板,創下個人生涯新低。

雖然許多人仍然認為他有辦法在這個聯盟生存,但效率低落的表現害他在自由市場上乏人問津,始終沒有球隊願意提供合約,他就這樣度過了一整年的空窗期。

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年來苦等不到機會的Joe Johnson,看似已經走到球員生涯的盡頭,但他卻選擇在給自己一次機會,頂著38歲高齡,加入由眾多前NBA好手組成的「BIG3三對三職業聯盟」,成為擴編球隊Triplets的首任隊長。這個消息一出,馬上引起了話題,因為大家都想知道,在他的油箱裡,到底還有多少油。

闊別球場超過一年,他的身手並沒有退化的跡象,反而在初登板就一鳴驚人,首戰面對同為擴編隊伍的Aliens,就有27分16籃板5助攻的全能演出,完全主宰整場比賽。接下來三戰,他分別攻下20分、26分和17分,帶領球隊拉出一波開季四連勝,直到第五戰遭遇衛冕軍才敗下陣來。整季下來,Triplets打出 7勝1敗佳績,以聯盟龍頭之姿結束例行賽,Joe Johnson也榮膺年度MVP。然後在季後賽一路過關斬將,捧起了象徵榮耀的冠軍金盃。

Joe Johnson本季場均21.9分7.5籃板3.9助攻1.1抄截,是聯盟得分籃板雙冠王,還順便刷新了這兩項數據的聯盟歷史紀錄。其他數據他也都在BIG3名列前茅,包括抄截排行榜第二名、三分球命中數第三名,以及四分球王。他能夠制霸BIG3賽場的主因,在於他攻防兩端,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於2000年初期的「後Michael Jordan」進入聯盟的他,依然保有上一個世代得分後衛的傳統打法,那就是變化多端的低位單打技巧,不只有帥氣的翻身後仰跳投,還有把人頂開以後的小鉤射,或是利用大轉身把對手甩開的靈活腳步,都是他招牌的拿手好戲。

面框攻擊同樣是他所擅長的,除了時下最流行的後撤步跳投,切入拋投對他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疊,此外,厚實的身材還讓他可以直接禁區,加上多年征戰NBA的經驗,讓他在吸引裁判哨音的方面很有一套。

拉到外圍,他同樣銳不可擋,不僅有39%的三分球命中率,還屢屢用超遠距離的四分球為比賽,包含交手3 Headed Monsters時,高難度的後撤步四分球出手,都讓人看了血脈賁張。

至於傳球能力,則是他最被外界低估的部分。事實上,在比賽中他常會傳出令人驚豔的no looking pass。遭到包夾時,他也能臨危不亂,找到空檔的隊友,而不會硬是要自己出手投籃,這點和他一直以來「自幹」的形象,差距蠻大的。

擁有201公分的高後衛身高,加上厚實的身材,不僅讓他在進攻端佔有優勢,防守端也是一樣。對位矮小的後衛時,高大的身材可以給予對手壓力;面對禁區球員時,又擁有不錯的抵抗能力。之前防守七呎中鋒Ryan Hollins的低位單打,就沒讓他越雷池一步,成功捍衛禁區。加上Joe Johnson的豐富經驗,時常能站在不錯的防守位置,還能做出正確判斷,在對方起身前,搶先把對方手上的球撥掉,破壞敵方的進攻機會。

終於得到重返NBA的機會 但他的身體能夠承受嗎?

Joe Johnson在BIG3回春般的表現,自然引來許多NBA球隊注意,就連LeBron James都在冠軍賽時,特別去現場觀戰。順利奪冠後,Joe Johnson也獲得多支球隊邀請參加試訓,最後和活塞達成協議,簽下一年部分保障的底薪合約,正式重返NBA賽場。雖然好不容易獲得NBA球隊青睞,不過他的身體狀況能否承受高強度的征戰,確實有討論空間。

他的反應能力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每次都能在團隊成功防守後,立即就進攻位置,發動早攻(early offense)。

對抗性應該也不需要擔心,因為BIG3的吹判尺度,是比現今的NBA還要寬鬆許多,允許球員間更激烈的身體碰撞,他能在BIG3打滾,適應NBA的碰撞應該是簡單許多。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運動能力及續航力,畢竟他以高齡38歲,又暫別聯盟整整一年,或許要多花點時間才能適應。

BIG3聯盟中的球員,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上,其中有不少都受過嚴重運動傷害,運動能力並不算特別出色,但他回到NBA即將要面對的對手們,個個都是體能怪物;再者,BIG3的比賽只使用半個球場,減少了很多跑動的距離,體能的消耗也減輕一些,回到NBA的Joe Johnson,必須全場來回折返,在體力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他是否還能夠維持高質量的輸出,這點同樣值得觀察。

來到生涯的晚期 Joe Johnson該如何轉型

隨著年紀漸增,他的體能已經開始走下坡,使得他在打法和位置上,可能都得面臨轉型。至於該如何調整,或許有兩種方始可以參考。

首先是循著「半人半神」Vince Carter的模式,改打時下最流行的延伸四號。VC生涯初期也是飛天遁地的明星搖擺人,但隨著年紀增長及身體老化,他的移動速度和爆發力不若以往,最近幾個球季,他已經從側翼球員,轉型成大前鋒,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他在防守上的負擔,由於小球盛行,當今的四號球員都被要求具有良好的外線投射能力,足以幫助球隊拉開,身材和持球單打能力反而不那麼重要,因此許多二、三號出身的球員,都被拉來打這個位置。Joe Johnson擁有水準以上外線準度,又擁有厚實身材,能幫忙鞏固籃板,而且之前在籃網、熱火、爵士、火箭等時期,都有擔任大前鋒的經驗,所以重操舊業,對他來說應該不陌生。

不然也可以遵循名人堂球星Tracy McGrady的腳步,轉往一號位發展。曾兩度奪下聯盟得分王的T-Mac,在遭遇傷病纏身後,失去了強大的爆發力,生涯晚期轉型成高控衛,發揮自己的playmaking能力。身高同樣超過200公分,也具有不錯傳球視野的Joe Johnson,或許更應該往這條路發展,因為他在今年的BIG3,主要擔任的就是球隊的進攻發動機,Triplets隊的進攻大都是利用他強大的吸怪能力,吸引對手協防,再餵球給Alan Anderson或是Jannero Pargo等外圍埋伏射手。

Joe Johnson未來究竟會往哪條路發展,可能還是要看球隊需要,與教練對他的想法。

Joe Johnson的案例 證明了BIG3的競爭力不容小覷

回首2017年BIG3剛成立時,大家都只是把它當作退休NBA球員重溫往日美好的舞台,但經歷兩年時間,這個聯盟的規模越來越大,從原本的8隊擴增成12隊,也有越來越多尚在當打之年,卻苦無發揮空間的好手,紛紛投入BIG3的行列,希望能把這個聯盟,當成重返NBA的跳板,使得這個聯盟的競爭力漸漸受到關注。

在Joe Johnson確定和活塞隊簽約之後,BIG3的創辦人兼知名饒舌歌手,隨即在個人Twitter發表了一則推文,呼籲更多找不到舞台的優秀球員加入BIG3,用好表現再次向NBA證明自己的實力。

包含Joe Johnson和之前的J.Childress、X.Silas,BIG3連續三年都有球員得到NBA青睞,獲邀參加球隊的季前訓練營,可見BIG3的強度是頗為受到NBA球團認可的。除了Joe Johnson以外,今年還有前灌籃大賽冠軍Josh Smith、前火鍋王L.Sanders、熱火二連霸控衛M.Chalmers等人投入BIG3賽場,同樣都是為了再次證明自己的身手。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還懷抱著NBA夢的球員,來到這個聯盟尋求第二春。

不論Iso-Joe最後有沒有拚進活塞的開季名單,他都值得尊敬,因為他秉持著勇於嘗試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ADIDAS NB下殺6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