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威專欄】買新盤買到一肚氣!

「只怪發展商錢作怪,發覺單位都唔由小業主角度考慮,大家當上了一課。」業主慨嘆道。
「只怪發展商錢作怪,發覺單位都唔由小業主角度考慮,大家當上了一課。」業主慨嘆道。

市場資訊氾濫,很多時貪一時方便,我們在選購新盤時只會閱讀代理提供的天書、小冊子或代理網站;早前我們跟《YAHOO財經》製作「售樓說明書」的短片時,就指出這些資訊未必完全準確,只可作為參考。「售樓說明書」才是唯一一份提供準確樓盤資訊的文件,發展商需在開售前的最少七天,把樓書上載至一手銷售監管局網站、及樓盤的指定網站。

不過雖說「售樓說明書」是最準確,但是否夠全面則另作別論。我們《胡.說樓市》早前就收到三位谷友私訊,分別提出三個不同處境,其中一名打算購入掃管笏新盤的買家,就表示在樓書的「裝置、裝修物料及設備」一欄中,標示「垃圾房的位置」時指出中央垃圾及物料回收房設於屋苑第一座地下。

由於他擔心垃圾搬運時產生氣味,會直接影響日後居住體驗,故很在意垃圾房的位置在哪。然而翻閱整本樓書,包括位置圖及平面圖,他也找不出實際位置在哪,就連打電話去售樓處職員查詢也表示不太清楚。樓書只能指出屋苑附設相關設施,實際位置卻未能反映。

但就算看畢售樓書,並到售樓處參觀一下,又會否對物業了解更深?誠然,有得參觀總好過無,只是走入金碧輝煌的售樓處,代理夾雜睇樓客人頭湧湧,準買家流水作業式參觀,有人仔細度尺、有代理跟準買家駐足討論價單,有時真的很難停下來作出思考。其中一名谷友就分享了他購入屯門新盤的經歷。

當日一心打算購入物業時,待入伙時會把兩房拆走變一房,參觀清水房及示範單位時,明明看見電視及寬頻插座位設於客飯廳主力牆,但收樓時才駭然發現插座置設於近廳房牆身,拆牆後需花錢重新拉線,以為自己萬無一失,怎料卻是老貓燒鬚。「結果要花數萬元給裝修師傅移位,可否投訴發展商?」業主表示。

還有一單可分享,就是有買家購了康城站樓盤,參觀售樓處的模型時,屋苑連接港鐵的通道上蓋有個標示牌,寫明「有蓋行人天橋連接港鐵康城站」,令買家誤會全條通道均有瓦遮頭,但直至近日物業落成時,才發現只有通道末端為有蓋,其他部分則沒有,買家起初以為公共設施未完工,怎料向發展商了解後才表示,宣傳資料上所指的「有蓋行人天橋」是按屋宇署批准的圖則而詮譯及興建。

發展商表示,因考慮加建上蓋會超出發展項目建築面積、以及天橋結構的負重問題,最終沒有加裝上蓋。日後下雨天時,也正因為這一小段的道路,住戶必須撐起雨傘才能前往鐵路站。「只怪發展商錢作怪,發覺單位都唔由小業主角度考慮,大家當上了一課。」業主慨嘆道。

胡國威.網上平台《胡.說樓市》共同創辦人
網站:https://www.wuchatprop.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