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祭香港家神

古人祭祀,除了天地山川之外,最親切的就是家內之神,日夕相對,禱告親密,保佑得體貼。《論語·八佾》裏面有一段關於祭祀大神與家神的對話,頗堪玩味:「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王孫賈是衛國權臣,孔子有意來衛國求官,便暗示孔子該討好王孫賈,而不是衛國公。孔子為人正直,不欲討好權貴,於是便借神道之言,說敗德之人,神靈不會保佑,打發了王孫賈。這段對話,雖然是外交辭令,也傳遞了周朝時期的信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比起尊貴的大神(「奧」),家裏的竈神更值得人去敬拜和討好。

竈神屬於家神,古代祭祀家神有等級之別,天子有七種祭祀,諸侯有五種,大夫有三種,士人兩種,庶民一種。《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這段古書只要解通了裏面的詞彙,不難讀懂。司命是掌管命運之神;中霤是正廳之神;公厲或厲是五類應享受祭祀的功臣。國行或行是保護道路旅行安全的神。適士是中等的大夫,其地位次於下大夫,高於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擔任。漢代的經學家鄭玄認為這些家神居住在家戶之內,更容易監察人。鄭玄注謂:「此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

「五祀」最普遍的神靈是門、行、戶、竈四種,其他祭祀就視乎階級和朝代略有改變,例如司命、中霤、厲等。周朝滅亡之後,到了秦漢,祭祀家神的等級沒有嚴格規定,跟隨了禮記的另外說法,從天子至於大夫,所祭之「五祀」相同,並無等級差別,其說見於《禮記·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祀的是天地,諸侯祭祀的是國境之內的土地神(社稷),士大夫祭祀的是五種家神。鄭玄注:「五祀,戶、竈、中霤、門、行也。」既然周朝的封建制度消亡,諸侯國君不見了,鄭玄便主張大夫及庶民都可以做「五祀」,內容相同,是戶神、竈神、正廳之神、門神和道路之神。

秦漢之後,偶有南北分裂,也有朝廷南遷(如晉朝、宋朝),地方的家神也加入,於是便有井神、廁神、厩神(保佑六畜平安之神)、牀母等。香港南北混合,粵閩共融,祭祀之家神數量更多了。我今年特地為了香港,製作了十二家神,顯示香港南北融和、祭祀齊全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