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更年期「心臟病」,中醫調理有方

更年期婦女胸悶心悸,不一定是患有心臟病,毋須過於恐慌。步入更年期,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部分女士對此不完全瞭解,誤以為是心臟病的先兆,甚至自行服用心臟病藥物,對健康造成影響。事實上,更年期婦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由於症狀表現各異,涉及多個器官系統,故稱為「更年期綜合症」。

部分女士的症狀以心血管系統為主,主要表現為心悸,自覺心慌心跳,要長出氣;胸悶、心前區疼痛;部分病人血壓增高或不穩定、心律不齊等,俗稱「更年心」,但心電圖大致正常,冠脈造影亦見正常。

更年期是中年邁向老年的過渡階段。此時出現心悸或心前區不適並不一定代表患有心臟病,如有不適,應及早進行詳細檢查加以確認。若非器官出現問題,心悸便有可能是更年期的症狀。傳統中醫理論對更年期綜合症有全面而整體的認識,認為這是女性「天癸竭」後陰陽失調、氣機紊亂所造成的。雖然更年期綜合症症狀多種多樣,病情也十分複雜,但只要依據黃元御的學術思想,從氣機學說和氣化角度去審證求因、辨證論治,一般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改善主觀症狀,從而逐步達到基本康復的目的。

根據本人多年的臨床經驗,更年期綜合症的三種常見類型為腎虛肝鬱、心腎不交和脾濕腎寒。一般而言,運用四逆散、交泰丸、半夏厚樸湯和金匱腎氣丸,以一方為主或合方加減,在抓主症無誤的前提下,一兩周之內很快就能看到效果。中醫強調「天人相應」,女子以肝為先天,特別重視「肝氣」在治療更年期綜合症中的重要性,所以往往會用到一些疏肝理氣、條達肝氣的方藥,如逍遙散、四逆散、柴胡、香附、蒺藜、青皮、香櫞等。如果出現胸悶或胸痛、心悸心慌等心血管系統症狀,那就要針對性地採用《傷寒論》中專治胸痹的經方——栝蔞薤白半夏湯,酌加延胡索、柏子仁等以養心定悸,或服用合炙甘草湯、桂枝甘草湯溫養心陽、鎮潛心神。

更年期女性要正確認識自身的心理及生理變化,盡量不要讓自己產生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一旦出現胸悶症狀,應及時就醫,切勿擅自服用心臟病藥物。在更年期前,女性體內雌激素大幅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生率隨之急劇增加。至於胸悶是否會引起心臟病,則要通過客觀檢查和個人實際病情而定。為了減低胸悶引致心臟病的潛在風險,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自我預防和保健。首先要改變生活習慣,注意控制體重,不吸煙,多運動,飲食上宜葷素搭配。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首席講師黃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