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

【星島日報報道】多年前讀過美國作家Mitch Albom的《Tuesdays with Morrie》(中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深受感動,事隔多年,看中英劇團改編成話劇,慕理教授以生命感動生命,台下觀眾受觸動,難掩淚盈於睫,不少人當場落淚。 中英劇團一演再演《相約星期二》,這個劇目已成為該團的經典。過去二十次公演,由鍾景輝擔大旗,飾演慕理教授,King Sir戲路縱橫,談吐有情,感染力強,可惜他抱恙辭演,由古天農替代,古Sir歷年扮演無數角色,戲在骨子里,擔當第二十一次公演主角,教人期待。 故事是真人真事,七十多歲的大學教授慕理患上絕症,上電視談死亡哲學,很多陌生人遇上人生難題,找他幫忙,他透露有一名女士,極度厭惡工作但又不肯辭職,台下觀眾都笑了,笑人其實也在笑自己。當年他的入室弟子明哲看到,記起畢業時答應過恩師,將來會重返校園探望他,十六年過去,諾言未兌現,明哲知時日無多,決定起行,原本以為探望恩師,還了心願,結果去了一個星期二,聽了老教授的人生課堂,一發不可收拾,一次再一次,連續上了十四堂,不但談生論死,也涉及愛和希望。 其中一堂,明哲勸慕理,他患病,正需要人幫忙,毋須太注重向他救助的人,怎知老教授笑 說,施予好過反過來要求他人,否則自己很易老去。明哲憶起舅父彌留之際,只向他說了聲保重,令他惘然,究竟舅父還有甚麼話未說出口?慕理說,人們期望親人離開這個世界前留下片言隻語,讓親友釋懷,但往往為時已晚,為何有意思的說話不在平時講,經常講,不要等? 明哲自覺人生有憾,慕理教授開解他,請原諒他人,不要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影響情緒,懂得原諒他人,就懂得原諒自己,原諒自己長得不美麗,原諒自己讀書不好,原諒自己賺錢比人少,當懂得原諒自己,才可以解開心結,釋放自己,釋放他人,享受自由和快樂。 古天農飾演慕理,臥病在 ,隨着每一個星期二的課堂過去,身體漸漸虛弱,談吐語氣轉衰,身體動作遲緩,生命正在消亡。然而,他教授的人生哲理,絲毫不受軀體影響,他永遠樂觀、調皮、逗人發笑,讓人笑過以後,體會當中真理,感動莫名,淚水奪眶而出。出身自電視的陳國邦,事業一度低沉,自飾演明哲以後,再創個人演藝事業高峰。 文:劉國業 圖:K.W. 此中真意 劉國業,新聞從業員,酷愛表演藝術,常穿梭於各大場館,以文字記下觀賞感念,回味接近真善美的歷程。 陳國邦(左)飾演明哲一角。 今年《相約星期二》由古天農飾演慕理教授。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