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下):慎防小中風 發病把握搶救黃金三小時

中風可「大」可「小」,除了指病症嚴重外,原來中風會分類為「大中風」及「小中風」。根據醫院管理局的統計數字顯示,香港每年約有二千名病人患上「小中風」,「『小中風』的後果雖然比較輕微,但卻是『大中風』的先兆,即使症狀消失,如果不加留意,分分鐘可以造成嚴重後果。」腦神經科專科鍾鎮邦醫生指出。

小中風 中風的前兆之一
「『小中風』的醫學名稱為『短暫性腦缺血』。小中風的徵狀基本上與中風相似,只是歷時較短,一般只會維持數分鐘至15分鐘。因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突然暫時受到阻礙,患者會突然感到一邊手腳乏力或半邊臉麻痺,眼睛看不清東西,言語困難,但這些症狀會在24小時內消失,但可反復發作。」鍾醫生加以解釋,「患者通常在症狀過後行動自如,因而錯過求診。雖然出現小中風可完全康復及沒有後遺症,但患者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已經出現問題,是引發『大中風』前的跡象及警號。有統計顯示,香港約20%中風患者曾經歷『小中風』,所以絕不能輕視。」

中風搶救 復康治療助重拾正常生活
「一旦中風,病人腦血管會大量出血或缺血而逐漸令腦細胞受損及壞死,所以把握搶救黃金3小時極為重要。」鍾醫生稱,「中風病人送院後當務之急是在患者發病後3小時內,根據病人身體狀況採用溶血劑令血管暢通,或即時進行外科手術利用導管取出血塊,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及幫助其後的康復進度。」他指出,治療患者及康復方案包括:
1.     手術後,患者須服用藥物預防再次中風。
2.     如中風時引起併發症或其他症狀,如腦壓太大、肺炎、尿道感染等,均會針對症狀施以適當治療。
3.     綜合復康治療:因為患者的復康情況及後遺症的影響,採取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讓他盡快重拾正常生活及返回工作崗位。

中風後遺症 預防再中風
「中風容易復發及引發後遺症。輕微中風大部分可完全康復,但嚴重中風的後遺症能否復元,需視乎腦細胞的受損位置和範圍。較嚴重的中風後遺症可導致面癱、神經痛、身體突然抽筋、一邊手腳殘障等,引致康復者容易跌倒導致骨折。而且中風患者痊癒後腦部會留有疤痕,令部份患者較易出現腦癇症的併發症,導致偶有抽筋。」鍾醫生補充,「預防再次中風,最重要是患者依時服藥、控制高血壓(120/80mmHg為理想指標,但要視乎個別情況為準)及高膽固醇等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立即戒煙、保持運動及健康生活。」

根據醫院管理局指示,預防中風首要是減慢血管硬化速度,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 控制高血壓,減少飲食中鹽分的攝取,遵從「三低一高」飲食原則,控制體重,定期運動,按醫生指示服藥

  • 立即戒煙,避免酗酒

  • 控制糖尿病

  • 降低血膽固醇

  • 處理壓力,學習放鬆



鳴謝:腦神經科專科、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鍾鎮邦醫生


(以上資料由英國保誠保險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