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街頭上演《孤星淚》:「和理非亦竭盡所能保持運動熱度」

以香港的常態,社區上演百老匯音樂劇,不是「名牌」劇團,要坐100人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一個無名民間劇團在10月28日卻把百老匯名劇Les Misérables【1】(孤星淚)帶到觀塘海濱,一來觀眾便以百計。11月26日巡迴到美孚,過千名街坊坐爆荔枝角公園,全場氣氛幟熱。第3場剛於12月10日在大埔海濱露天劇場落幕,參與義演的樂手超過40人,以千計的街坊亦擠滿觀眾席,大家不僅在聽到熟悉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時會掌聲雷動,其他曲目如One Day More亦牽動現場情緒,搖起手機燈。發起人Carl 形容,藝文界亦竭盡所能令抗爭運動保持運溫度。

Les Misérables音樂劇在大埔海濱露天劇場作第3次演出,再次全院滿座,演唱 One Day More 至末段時,觀眾揮動手機燈作拍和,亦有觀眾舉起手表達「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想帶年輕人返屋企

24歲的Carl,演藝學院畢業,在反送中運動之初,已在尋找自己的角色。有天在金鐘遇上「守護孩子」的招募,盡管要走上前線,亦毫不猶豫登記加入。「行動中,見到老人家與年輕人互動,年輕人點樣打,完咗見到老人家都會問侯吓,甚至鞠躬,嗰時成日諗起Bring Him Home【2】這首曲。」
 
有天,他在網上細聽Les Misérables音樂劇,更覺得與香港現況貼近:「有憤怒、失望,有提到原諒的心,亦寫有執法者;呢套musical應該多過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唔聽會好嘥。」
 
他後來在藝文界一個群組提了點想法,得到從事舞台製作的行仔回應。「一路諗,係咪每次都衝?我40幾歳,真係無辦法衝,仲有咩方法?」行仔在雨傘運動前後都關心政治議題,近期亦有參與製作在12月8日國際人權日遊行出現的Pepe和連登豬頭套。惟他反覆思考的是:「藝文界罷工作用不大,但有咩角色可以擔當?我覺得唔只係遊行、集會。」
 
Carl和行仔加上兩位同路人約在10月1日見面,並在警方第一次向抗爭者開真槍下,落實要走到街頭演出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第一場表演定於10月28日在觀塘海濱花園。「在音樂編排上,前段係蘊釀,然後爆發戰爭,到最後點樣解決,原作者雨果(Victor Hugo)俾咗個答案,係接近放低仇恨、原諒大家,相信呢係亦係(香港)最後嘅出口,但唔會係而家。」由網上招募樂手、排練到正式演出,前後不足1個月。

可以不受傷亦保持溫度嗎?

Carl 強調,籌辦在社區、在街頭演出這齣音樂劇,是明知抗爭引發的憤怒不會在當刻結束,「但佢俾咗我哋一個提醒同盼望,我哋純粹想介紹到各社區。」他形容Bring Him Home就如這演出的種子般:「擺喺邊度都啱,想前線返到屋企係良好意願,大家唔希望佢哋為運動犠牲,但在呢個政權下是一種奢望。」
 
行仔則盼望把雨果的信息與同路人分享:「戲劇人常講係以生命影響生命,希望大家唔只嚟叫口號、唱歌,而係嚟完會返去睇返套電影、知個故事講咩。我哋係開道門,見你攰喇,入嚟坐下。」長達半年的抗爭運動,需要維持熱度,他相信藝術的感染力,可以令熱度昇華。「呢半年,運動能保持熱度,經常係前線受傷,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射完眼、中彈、斷骨、開實彈,件事先唔會(令大家)麻木,但有無係唔洗受傷而保持溫度嘅方法呢?我唔係唔想衝,亦唔認同一定要好和平,但和平做到更加多,藝術可以感動其他人,唱歌又好,畫畫都好。」
 
Carl說有參與的樂手屬於前線勇武:「佢由頭衝到尾,覺得好似衝過都無改變、無希望,咁有咩可以recharge自己,又recharge其他人,然後大家一齊再發力?」這齣音樂劇的演出,成為眾演出者的寄望。

幕前藝人代同行發聲

提琴手Howard(陳皓雲)畢業於演藝學院,擁有樂團演出經驗,認同Les Misérables提出的價值觀:「所表達的精神(信息)好廣闊,有好多值得思考,例如受壓逼世代點樣生存,套入今天生活,我哋有相近經歷;好多人識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但更想大家知多啲個故事,只要回程時會開YouTube 睇返套電影,都已經係成功。」
 
Howard是幕前演員,曾參演國泰Move Beyond Labels廣告,明白藝文界顧及內地市場,未必高調表態。「娛樂事業好多限制,有朋友同電視台有約,寫一句都要好婉轉,我無呢個顧慮,咁我代佢哋做多啲。」他自言未能上前線抗爭,但希望透過演出,多一把聲音,互相支持:「我哋唔能夠選擇處於哪個年代,但時代選擇我哋在這個空間共同面對這事件。」

爭取民主要靠社區耕耘

Carl當初選定觀塘海濱花園作演出首站,是因為場地由私人公司管理,申請時少了政治審查的風險,「海濱公園本身有康樂性質,但對面就係工廠、餐聽,我係希望大家落樓聽到有聲行過嚟,對人數多少無太大野心。」他期望能作社區耕耘,凝聚街坊:「希望佢哋聽完,除咗感動,會有啲嘢想做,因為爭取民主都要靠社區工作。」
 
行仔主力外務,未有參與演出:「28號(觀塘演出) 正式perform第一粒音,我已經好想喊,覺得呢件事我哋係行緊,就算第一首演出完有警察,我哋都已經開始咗,可以繼續落去。」
 
音樂劇已先後在觀塘、美孚及大埔演出3場,現場氣氛熱烈,每到壓軸的《願榮光歸香港》音樂響起,全場觀眾站立搖動手機燈,又在完場時齊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口號,Carl說那比入場人數更滾動。「香港現況本身係tragedy,能夠安撫大家,減少無力感,已覺得欣喜。」

以生命影響生命

「第一場邀請了(守護孩子)陳伯做嘉賓,透過佢把口關心年輕人、關心香港,嗰個moment最感動。」Carl 在頭兩場演出擔任司儀,親自撰稿並提到香港本身是個自殺率頗高的城市:「如果無陰謀論,點解咁多人選擇呢段時間放棄自己生命?點解會失去希望?值得大家反思。」
 
Carl 盼望觀眾對這場運動多作反思,所以演出末段還會邀請嘉賓來分享。第二場由文化人鄧小樺訴說在理工大學一戰被捕始末,令觀眾聽得肉緊。第三場龍門冰室老闆談到支援年輕人的種種時哽咽,觀眾報以掌聲予以支持。
 
台前幕後義務性質,成就這個演出。Carl說這才是真正的「和勇不分」:「每次想多謝大家,又覺得自己無資格,件事係所有人成就出嚟,大家應該多謝自己,令件事發生要多謝香港。」他深信和理非已竭盡所能,在暴力以外尋找其他抗爭的模式:「嗰種心力唔比任何一個崗位少,而前線點解可以一直堅持,係因為知道後面有班人守護住佢哋。」

每到壓軸的《願榮光歸香港》,全場觀眾都會站立一起合唱,並揮動手機燈。
 
雖然樂手義演,亦有義工幫忙當糾察、現場拍攝等,其他開支包括場租、音響、運輸等則由Carl及幾位administrator (管理人)合資。Carl 只說每人「夾幾百蚊」,但行仔坦言,希望音樂劇可以巡迴18區演出,所以不能靠「每人夾幾百」維持營運。
 
他們在12月11日在專頁HkRev Carbaret Les Misérables發起網上眾籌,以3場演出為一期籌款3萬元,但未及24小時已超額籌得6.7萬元。

延伸閱讀
[1] Les Miserables Reader's Guide
[2]"Bring Him Home"— A Universal Prayer of Hope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