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架無人車 不准本地測試?

【經濟日報專訊】科技大學日前發表全港首部無人車,造價平、組裝快,惟不獲運輸署准許落地,只能北上深圳路試。此凸顯本港在發展創科上追落後,必須更換頭腦,在法規上拆牆鬆綁,以免繼續落後大勢。 運輸署條文 未提「自動駕駛」 科大歷時約3個月,就將無人駕駛系統加進高爾夫球車,總成本僅15萬元。西九管理局正測試的法國車索價約200萬元,土產新車無疑更划算,但科大教授劉明指仍要跟官方探討,能否放寬路面測試規定,以收集本地實戰數據。 運輸署指出,批出許可證與否是根據每個個案實際情況決定,包括設計構造、試驗計劃、團隊資格、保險涵蓋及道路條件。署方質疑科大並沒提供足夠資料,但在前沿領域的無人車甚麼水平才能達標,難免欠缺客觀準則。 署方拿着上10萬字的《道路交通條例》為尺,條文卻全然沒有觸及「自動駕駛」。無論從路面安全又或暢行角度來看,從緊審批怕是非戰之罪,大概必須由特首親率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出手,才有望跨部門根除政策、法規樽頸。 35政府帶頭測試 港明顯落後 按羅兵咸永道年中替官方撰寫的智慧城市藍圖研究報告,無論是在赤鱲角、科學園測試無人車,抑或修改道路條例,都只是2021至25年才須達到中期目標,但據慈善組織Bloomberg Philanthropies統計,包括倫敦、三藩市、新加坡、武漢在內,已有35個政府正帶頭試行測試無人車,洛杉磯、特拉維夫等18市亦正審視監管法規,香港完全榜上無名。 科大希望港府可在非繁忙路面劃出一部分予無人車試行,正是不少先驅城市正採用的方案,比如倫敦集中於格林威治測試,新加坡則有緯壹科技城及裕廊湖區,為明年推出商用無人的士準備。 本港有金融「沙盒」,容許業者於可控風險環境下盡情測試,星洲今年2月已修改《道路交通法令》,無人車未來至少5年可享用監管沙盒,能駛入公共道路,也於安全評估後,免除無人車上人類司機於公路須負的責任。 站在創科尖端的加州上月修例後走得更前,明年起無人車測試時毋須載有負責安全的司機,連軚盤、腳掣、鏡子等供人類使用的設施亦可省掉。即使全國層面上,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上周亦已表明希望掃除「不必要的監管限制」。 無人車的冒起牽連甚廣,比如倫敦的測試有保險公司參與,方便精算師評估風險。北美交通官員日前發表藍圖,預測無人車不會像人類便因疲累、手機分神,車路未來有望縮窄,讓出空間予公眾蹓躂、踏單車,路邊泊車位也可能省來建造公園,更顯問題不是本港運輸署可以一力處理,亟需特首拉攏各政策局、立法會議員等盡速商議,以免無人車、以至創科在本地繼續寸步難行。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