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辯論比賽 華英伯裘決戰爭冠

華英中學辯論隊(左)和伯裘書院辯論隊(右)躋身總決賽,兩隊主辯均獲頒「最佳辯論員」獎項。

【星島日報報道】由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八地域舉辦的「2015-16年度扶輪中學校際辯論比賽(家庭和諧)」,已順利完成第三回合初賽、半準決賽及準決賽,最終由華英中學及伯裘書院取得總決賽席位,華英中學是上屆亞軍得主,今屆賽事能否衝冠,在5月22日舉行的總決賽自有分曉。 今屆扶輪校際辯論比賽以「家庭和諧」為主題,第三回合初賽、半準決賽及準決賽分別於4月9日、4月23日及5月7日舉行,辯題包括:「同性戀家庭不適合撫養孩子」、「教育局應訂立小學家課量的上限」、「港府取消強積金對沖利大於弊」、「港府應劃一勞工假期與公眾假期數量」、「本港學童壓力過高應歸咎於教育政策」。 首場準決賽由正方陳瑞祺(喇沙)書院對戰反方伯裘書院,辯題是「本港學童壓力過高應歸咎於教育政策」。正方立論時強調現行教育政策是「一試定生死」,通過考試標籤學生成績好與壞,令父母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大,從而造成tt操練風氣。正方引述幾份調查報告指,學生為應付考試而缺乏休息,以致充滿焦慮情緒,壓力沉重。 反方反對將學童壓力過高歸咎於教育政策,又駁斥對手不諳教育政策,自新高中課程實施後,強調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不再是以往般只重視公開考試分數。同時,教育政策規定學校須設駐校社工及一定時數的體育堂等,以協助學生減壓。 正方回應指,新高中課程實施後,學習時數比舊制少七百個小時,令學生疲於補習,否則無法追上進度。正方力言教育政策是導致學童壓力過高的主因,如無教育政策,即使只有家長期望和社會風氣,也不會為學生帶來沉重壓力。反方隨即訴諸權威,引述心理學家之言指,真正壓力來自父母想子女入讀名校的心態,以及朋輩等微觀因素,教育政策一類宏觀因素反而次要。 評判讚賞雙方的準備良好,組織和急才了得,關鍵在於反方整體表現平均,回應對手有力。 另一場準決賽處理相同辯題,由正方華英中學對戰反方迦密栢雨中學。正方指出,教育政策把入讀大學塑造成學生唯一出路,不鼓勵學生走非學術的路。但事實上,能力各有所長,並非全部均適合傳統學科。每年全港只有首18%成績好的學生,才有資格入讀資助大學學位。在競爭激烈下,形成社會催谷學生風氣。 反方批評對手未弄清楚學童的定義,小學生至初中生才是辯題的討論範圍。反方以兩大原因反對辯題:一、歸因過於簡單,以為教育政策與學童壓力過高必然有因果關係,但據精神科專家指壓力乃主觀感受,因人而異;二、學童壓力高的成因複雜,據民調分析主因是家長過分追求子女學業有優秀表現。再者,家庭欠佳、朋輩關係、學童生活和作息時間分配等,都會對學童構成巨大壓力。 進入中段,雙方把爭論焦點放在TSA為學童帶來壓力,正方力言TSA正是教育政策下的產物,要求甄選學生、追求精英和有成就的想法,才導致學校和家長操練學童。反方駁斥指TSA原意非甄選學生,也不會公布成績,只是有學校自行操練學生,加上家長施壓,才令學童構成壓力,只歸咎於教育政策,並不合理。 評判指出,雙方太聚焦討論TSA,將它等同於教育政策,致令論點重複及未能擴闊至其他層面,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