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同學會】時事多面睇:新生代與六四事件

image

自學聯於2016年宣佈退出支聯會後,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皆表示今年將連續第三年不參與支聯會所舉辦的六四晚會,而港大學生會甚至連探討六四議題的論壇都不打算舉行。實際上,此現象十分值得社會公眾深思:到底年輕的新生代對「平反六四」有何看法?他們又是因為甚麼原因而出席或拒絕參與六四晚會及相關的悼念活動?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將集中探討新生代減少參與六四悼念活動背後的原因,讓同學不但對六四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還能了解更多新生代對此事的立場及觀感。

新生代減少參與六四悼念活動的原因

本土意識興起

首先,越來越少新生代選擇參與六四悼念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香港本土意識興起的緣故。隨著此意識日盛,不少年輕的新一代都加入「本土派」的陣線,希望「以香港人為擁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族群,強調港人身份認同以反抗中國政府對香港的統治」。有鑑於此,部分年輕人對「愛國」的支聯會開始感到不滿及反感,批評其「以愛國思想綁架晚會」;而此舉與本土派「建立去中國化的新香港共同體」思想有所違背,故他們才會拒絕參與六四晚會。而且,本土派的新生代亦批評悼念晚會沒有與本土政治扣連,故希望香港本土能與六四,甚或是中國分割開來。

活動失去原意

其次,新生代減少參與六四悼念活動亦可歸因於相關的活動逐漸失去其原意。早在多年以前,不少年輕新一代便批評支聯會所舉辦的維園六四晚會儀式僵化每年只為「點人頭」,衝高集會人數,但集會內容多年來卻沒有甚麼明顯的,大致上都只是發表一下宣言、進行全體大合唱及搖動手上的燭光。他們認為這種形式化的集會並無把悼念力量化為行動,而所採用的手法亦與抗爭目標不相符。因此,越來越少新生代選擇不參與相關活動,甚至認為「若可以號召十多萬人,應進行更有意義的討論,包括反思港人前途問題等」。

記憶及經驗斷層

最後,新生代減少參與六四悼念活動亦有一定程度上出於六四事件的記憶及經驗出現斷層的現象。由於八九年後出生的新生代沒有親身經歷或目睹過六四事件的發生與過程,故他們著實難以理解部分港人當時的震撼及激動。而與其他政治運動相比,六四事件對新生代的政治衝擊,相信也不如雨傘運動或其他本土社運的強大。有鑑於此,基於經歷的斷層及情感的隔膜,部分年輕人或會認為悼念六四及出席相關的悼念活動於其而言是沒有獨特意義的。所以,近年的六四晚會才會越來越少人,尤其是新生代參與在其中。

相關概念

支聯會(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全名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是香港泛民主派政治組織,於1989年5月21日在香港支持當時中國民主運動的「百萬人愛國民主大遊行」中成立。

去中國化(De-Sinicization):是指一度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或地區,為蛻除中華文化的主導地位,建立本地獨特自主的國族認同、文化及語言的一種政治及社會運動。

時事追蹤

何俊仁:不能勉強年青人出席六四晚

李卓人對六四集會被指「行禮如儀」感痛心

院校學生會或缺席六四 何俊仁稱理解年輕代對內地疏離

大家記得追蹤【5**同學會】呀!仲有去instagram 追蹤「懶人通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