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港大站出發 龍虎山徑訪殖民重地

【經濟日報專訊】步入冬天,登山不用怕汗流浹背與蚊蟲叮咬。 西區龍虎山絕對是這季節登山好去處,路綫大部分平坦,有易有難,各適其適。 龍虎山郊遊徑所處的克頓道,原是一條連接松林炮台的軍路,徑上有不少香港開埠初期遺迹,可一面徒步一面欣賞。 40分鐘:賞松林+廢堡 龍虎山是太平山西麓的一個小山,東南接扯旗山、西接摩星嶺、西南連着西高山,是英治殖民地初期的戰略重地。現在龍虎山設立了郊遊徑,是冬日行山好去處;該徑接近民居,也是西環石塘咀及堅尼地城附近居民晨運、做運動、遛狗的好去處。由於全徑上斜,運動量頗大,適合鍛練心肺功能。 由香港大學鐵路站出發,穿過逸夫教學樓、百周年花園,只需4分鐘便可到達郊遊徑入口;如沿大學道步至旭龢道道口則需13分鐘。港大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就設在旭龢道附近,此山是大學生研究生態最便利的地點,更可看到開埠初期遺下的重要遺迹。 遺迹1:1903年城市邊界 一般人都會選旭龢道經克頓道上山,因路綫較明顯,坡度適中。經過公廁之後,不難在路旁發現一塊設置於1903年的尖頂界石,標明建立於香港開埠初期的維多利亞城邊界,當時城劃分為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今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現存6塊界石。離開界石往山上走,就屬於當時的「鄉下」地方。到現在,城市邊界已由維多利亞城推展至新界新市鎮,香港發展一日千里,已非當時人可以想像。 遺迹2:維港西軍事基地 界石附近的山徑,一片綠樹林蔭,也有溪流沖蝕成的溝壑。再往上走,到達一處岔路,在克頓道旁邊的山坡有一條山徑,就是松林廢堡歷史徑,此徑較陡斜,大部分為階梯,較廢氣力;但內有戰時碉堡,值得一遊。從小徑回望,龍虎山形勢盡握港島西面海路,是故港英政府在20世紀初已積極在此興建炮台。由於19世紀末時正值列強瓜分中國,並虎視眈眈英國的租界與殖民地,深感加強防衞香港的迫切性。 1898年,英軍看中了山中一處名為「松林」(Pine Forest)的台地,建議興建炮台,並於1901年動工,1905年落成,最初主要防止法俄兩國侵略香港。最初,松林炮台裝置了2門6吋口徑大炮,指揮部位於炮台中央。1930年,針對日益重要的空戰,松林炮台被改裝為防空炮台,裝設了2門3吋口徑防空炮,並增建營房及掩體。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衞戰爆發,日軍以轟炸機猛轟松林炮台,造成嚴重損毀,當時駐守炮台的英軍被迫棄守。 短短400米的松林廢堡歷史徑,展示了全港最高炮台(位於海拔307米的高地)的風采。松林炮台加上港島南的赤柱炮台與鶴咀炮台、西面的鯉魚門炮台,曾使港島儼然變成一艘不會動的戰艦。在炮台附近,有塊港島罕見的大草地,是秋冬野餐的好去處,那裏亦有涼亭與公廁,可供遊人鬆弛鬆弛。 冷知識:積極植林為保命 再沿路往上行,發現樹林非常茂密,有些樹林卻是單一樹種,有些更是來自澳洲的樹。原來,在香港開埠之初,太平山是禿山,只有大片草坡;英國人佔據後,難適應炎熱潮濕天氣,不少人因而得了瘧疾、傷寒等熱帶致命疾病;故遷至山上居住,氣候較接近歐洲。而為了進一步減低熱度,英國人積極在光禿的太平山刻意種樹,改變環境,龍虎山濃密的叢林亦是由那時開始欣欣向榮。另一方面,為保護賴以保命的樹林,亦開始建立保護樹木的法例,香港植林及郊野公園法例一開始並非為美化環境或保育,而是為了保命。 現在龍虎山林蔭處處,是不少生物棲息之處,卻是香港最小的郊野公園。不消太多腳程,便到達克頓道與盧吉道、夏力道間的岔口,路程終結。 ................... 注意:克頓道有岔路可落山到薄扶林道及港大百周年花園,但此路綫較陡斜,在中草藥園附近亦不時有野豬出現覓食。 交通:除港鐵以外,亦可乘新巴13號至旭龢道與克頓道交界處起步。或可乘新巴15號、專綫小巴1號、山頂纜車至太平山山頂,沿夏力道步行至與克頓道交界處,再沿克頓道下山。 松林廢堡歷史徑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topick.hket.com/article/1554066/視頻欣賞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