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群聚感染增至2醫3護,一個共事1小時、一個僅接觸10分鐘即感染

桃園一家公立醫院群聚感染擴大至4人,新確診的護理師和醫生,前者僅和染疫醫生一起工作1小時,後者更僅接觸10分鐘,還都戴著口罩,到底是怎麼感染的?昨天確診的護理師,3名同住家人其中2人有流鼻水症狀,採檢雖都是陰性,但護理師最初在醫院採檢也是陰性,令人擔心社區會出現防疫破口。

北部醫院群聚感染持續擴大,除了首位醫師(案838)因照顧確診病患而染疫,並造成同院護理師女友(案839)被感染,16、17日又新增2名同院護理師(案852)、醫師(案856)被傳染,總計該院已有4名醫護人員染疫。

檢視這起院內群聚事件,最初是因案838住院醫師照顧自美國來台的新冠肺炎(COVID-19,一稱武漢肺炎)確診重症病患(案812)而被傳染,指揮中心隨即對464名院內接觸者採檢,一採結果全數陰性,只有在55名社區接觸者的採檢中檢出1人陽性,即為該醫師的女友、也在同醫院任職的護理師(案839)。

然而,其中1名院內護理師(案852)一採雖呈陰性,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幾天後卻出現不適症狀,先後到過藥局和診所,最後至醫院採檢確診。因此指揮中心進一步從院內接觸者一採名單中,再針對265名醫院人員進行第二波採檢,並於今天宣布,1人陽性(案856)、224人陰性,另40人待採檢。

(案852的家人及曾接觸的診所、藥局人員,採檢均為陰性。圖片來源 / 指揮中心提供)

2確診醫師共同診治病人 短暫接觸10分鐘即遭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856是30多歲主治醫師,他所診治的病人在1月10日因異物卡住咽喉,當時值班住院醫師、即案838,曾與案856討論如何處置,兩人在病房共同為病人取出異物,接觸時間約10分鐘。雖然當時案856有戴外科口罩,案838則戴著N95口罩,但研判最有可能的感染時間應該是這時候。但是為什麼2人都戴著口罩,僅短暫接觸就感染,令各界大為好奇。

陳時中表示,案838和案856沒有使用同一間休息室,目前進行環境採樣,包括護理站、病房內的門把、扶手,也都沒有採驗出病毒,「是不是環境影響,我不敢說沒有,只是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是這樣的情況所引起。」

而案856因長期慢性鼻炎,鼻塞不通,雖然曾在1月16日感覺症狀比較嚴重,但難以從臨床判斷是新冠肺炎發病症狀。目前案856上班的病房則已關閉並進行全面環境消毒,病房內的病人採1人1室隔離,同時該院住院病人持續實施只出不進,以減少風險。由於該院人力吃緊,也由醫學中心支援,並進行感控評估。

確診護理師至診所就醫 陳時中認警覺性不夠

另針對852匡列的接觸者採檢結果,包括3名同住家人(包括母親及出現流鼻水症狀的父親、哥哥)、7名診所及藥局人員(含診所2名醫護人員、2名櫃台人員、及3名藥局人員),均為陰性。總共80名院內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中。

至於外界質疑為何案852出現症狀卻至診所就醫?陳時中首度坦言,可能是這名護理師一採呈現陰性,警覺性降低,而且只是輕微症狀,因此選擇到附近常看的診所就醫,所幸診所醫師警覺性高,未讓傷害持續擴大。

(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醫院進行第二波採檢,目前檢出1人陽性,224人陰性。圖片來源 / 指揮中心提供)

分艙分流但不封院 密切接觸者定義須檢討

陳時中也說,現行的密切接觸者定義是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15分鐘以上長時間接觸,雖然案852曾與案838有接觸長達1小時,但兩人都有防護,因此將案852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然而,經過這次事件,確實有必要檢討「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也可能影響居家隔離對象的範圍。

現階段,該醫院則朝向只要有和確診者接觸過,或者只要出現症狀,都必須立刻通報,並且停止上班。醫院仍維持不封院,採取分艙分流,分為綠、黃、紅3區,其中紅區只有固定人員能夠進入,非造冊名單中的人員,進入前必須報備。

不過,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醫院白天能夠執行分艙分流,夜間值班就無法固定人員,例如這次案838是負責新冠肺炎病人的診治、照顧,值班時才跨科到不同區域,因而和案856有接觸。

陳時中坦言,這是醫療人力分配的問題,未來會增加感染科醫師的編制,現階段還是在分艙分流制度下,努力做好防護工作,而這次醫院群聚事件,預計要觀察到1月28日,整個疫情影響範圍才會比較明朗。

延伸閱讀:

網傳進入新冠關鍵期?醫師公會澄清聲明 避戴隱形眼鏡、穿過衣物吊戶外2小時?專家破解防疫迷思

流鼻水,4重點分辨是過敏、還是新冠肺炎

插管SOP沒做好?專家解答:插管風險高又辛苦,但感染風險不只這環節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