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常「擰歪面」?——小心患斜頸症

星島日報相片

【星島日報報道】父母有時候會發現,嬰兒的頭部不時會「擰向一邊」,睡覺時又經常面向同一方向,即使扶正了,很快又自動回復原狀。遇上此情況,家長須多加留神,以防孩子有機會患上斜頸症。 兒科專科醫生葉夢詩指出,所謂斜頸症,最常見的是先天性肌肉斜頸,由於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導致其纖維化原因仍然未明),令頸部肌肉縮短,所以頭部會側向一邊。「另一種情況,是因為骨骼神經出現了問題,以致產生斜頸,但此現象會比較少見。如果不及時治療,除了頭部會『歪埋一邊』外,患者或有機會出現『大細面』。孩子亦可以因為長時間斜看東西,導致視力減弱、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嚴重後果。」葉醫生稱。 一般而言,先天性肌肉性斜頸通常在嬰兒出生之後一個至四個月期間被發現,其發病率大約有1%至2%。葉醫生補充指:「由於部分嬰兒會有一邊頭部較為扁平的情況,所以這類孩子睡覺時頭部經常會側向一邊,如屬於這情況,家長可排除嬰孩是患了斜頸症的可能。」 那父母應如何判別嬰兒是否患上斜頸症?葉醫生表示,建議可多加留意及檢查嬰兒頸部的活動有沒有受到限制,以及頸部肌肉有否硬塊。「曾有部分個案,是家長在替孩子洗澡或按摩時,無意中發現嬰兒頸項內有一個硬塊,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患上斜頸症。」葉醫生稱。一旦家長發現嬰兒的頸部有小腫塊,而孩子的頭部又不時側向一邊,便應盡快帶孩子檢查及求醫。 不過,即使發現確認孩子有斜頸症,家長亦毋須過分緊張,因為只要及時就醫,斜頸問題是可以根治的。葉醫生說:「臨牀上,斜頸症患者可以先進行超聲波檢查,以確定胸鎖乳突肌是否有纖維化,待確診後便會將患者轉介給物理治療師,由治療師協助孩子一同進行伸展運動,亦會向家長示範如何安全地在家進行伸展動作,例如餵哺時,將嬰兒下巴轉向正確方向等,此等物理治療運動,一般俗稱拉頸。」同時,醫生亦會利用儀器如超聲波機等,幫助患者放鬆頸部已纖維化的肌肉。 葉醫生提醒家長,隨著孩子不斷成長,頸項肌肉等組織會愈來愈硬,那時單靠物理治療不一定可以矯正問題,需要開刀動手術才可治理。如果病情嚴重,做手術的風險亦會較高,而且愈遲處理,成功率愈低。 葉醫生說:「最理想是在嬰兒一歲之前確診,以及進行物理治療。葉醫生補充指,物理治療一般需要持續三至六個月時間,剛剛開始拉頸時,嬰兒或會感到不太舒服,期間可能會大哭,但這是常見現象,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當然,亦有很多家長擔心,斜頸會否很難根治、「手尾好長」,孩子會否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甚至留有後遺症?葉醫生說:「如是常見的肌肉纖維化(先天性肌肉斜頸),接受治療後已令情況回復正常,就毋須太擔心會復發。」然而,葉醫生提醒,往後仍然必須注意小朋友的姿勢,因為如果姿勢不良,亦有可能導致頸部肌肉收緊而再次引發斜頸問題,「舉一個簡單例子,例如小朋友兩隻眼睛的近視差距大,看東西時為了看得清楚,姿勢上會『就住就住』,這樣便有可能因此而引起姿勢不良的斜頸問題。」葉醫生稱。 葉醫生指出,由於斜頸有機會由後天誘發,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嬰兒玩耍時,多鼓勵嬰兒平均運用四肢,不要只集中於偏向身體一側方向的活動,亦須時刻訓練孩子養成正確姿勢、多進行伸展運動。小孩子亦最好定期驗眼,確保視力正常,防止因姿勢不正確而引發斜頸症。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