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發指引 倡未滿周歲幼兒遠離電子熒幕

世衞首次發出指引,建議兒童減少接觸電子熒幕,避免增加眼疾風險及影響人格發展。

【星島日報報道】電子產品盛行,人人機不離手。世界衞生組織前天首次就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發出指引,建議一歲以下的幼兒完全遠離電子熒幕,包括看電視、影片,以及玩電腦遊戲;而兩至四歲的小童每日最多一小時,愈少愈好,並強調兒童應該避免睡覺前使用電子熒幕。有兒科醫生指,嬰幼兒在成長過程已花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會增加患上眼部疾病的風險及影響小朋友的人格發展。 世衞周三發表《為了健康成長,兒童需少坐多玩》的指引,亦是世衞首度向會員國發布該類衞教指南。世衞指出,不活動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更助長全球體重過重及肥胖攀升,組織擔心五歲以下兒童長時間觀看屏幕及坐得太久,包括看電視或影片與玩電腦遊戲,會導致嬰幼兒睡眠不足和不願活動,故建議五歲以下幼兒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多做體能活動及有充足睡眠,預防日後出現肥胖及其他疾病;至於一至四歲的幼兒,每天應做各類體能活動最少三小時,而接觸熒幕時間每日最多一小時,愈少愈好;一歲以下的嬰兒應進行地板遊戲,以及遠離所有熒幕。 世衞在指引中提到,嬰幼兒每天應用多種方式做身體活動,包括在地板上玩遊戲,與家長多互動,而小朋友每次在嬰兒車、高腳椅或揹在照顧者背上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又建議每日要做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最理想是每天在不同時間進行中等至劇烈的活動,活動時間愈長愈好。 世衞亦提醒,如果兒童可少用電子屏幕及培養多運動的習慣,對於他們日後的身心發展有正面影響,故建議家長以不同方式吸引小朋友多運動,少坐多玩外,亦可以進行靜態活動,如閱讀、講故事、玩拼圖及唱歌等,均對兒童的身心發育有幫助。 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表示,嬰幼兒在成長過程已花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將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重大影響,如小朋友會增加患上眼部疾病的風險,如近視及散光等,而兒童在精神上亦會有影響。當兒童長期依賴電子產品才可以安靜下來,若家長拿走產品後,兒童會發脾氣,甚至會暴躁,長遠會影響小朋友的人格發展,因兒童不能控制情緒,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亦可能會變成宅男及宅女,不願意與其他人溝通,性格亦變得孤僻。 唐繼昇建議,當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應陪伴在則指導及有互動,避免兒童過分觀看電子屏幕。他又提醒,若家長拿走電子產品後,小朋友立即發脾氣,家長則要多加留意;若問題持續,家長應帶同兒童求醫,尋找解決改善方法。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