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中國只是經濟贏家 加冕全球經濟領袖尚需時日

【彭博】-- 中國經濟能從新冠疫情造成的深度萎縮中迅速復甦著實令人嘆服,不但2020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幾已成定局,而且今年它仍有望再度創出冠絕群雄的佳績。不過儘管如此,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經濟領袖,北京還有好些年的路要走。

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同比成長6.5%,增幅不但高於預期,也超出了新冠疫情爆發前那個季度的水平,全年GDP由此實現了2.3%的成長,這是一個去年年初疫情爆發伊始很少有人能夠想到的結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中國今年經濟成長將完勝美國、歐洲、日本,GDP增幅有望達到接近8%的水平。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則在不久前表示,中國勢將在2028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時間節點較其先前的預期提前了五年。

不過在強勁數據表象下也隱藏著巨大挑戰。早在疫情爆發前,中國經濟增速即已開始放緩,為此中國政府當時已經採取了寬鬆政策立場,推出了一系列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措施,而聯儲會則是一直到2018年仍在持續收緊政策。且不說近來新冠感染病例的重新大量出現,IMF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年度評估報告中便明確表示,中國眼下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過早減碼政策支持。「我們須避免宏觀經濟支持政策懸崖的出現,須確保不在時機尚不成熟的時候取消支持性政策,」IMF中國事務主管Helge Berger在1月8日對記者說。

此事並非學術層面的問題。繼過量資金投放推動銀行間市場利率創出歷史新低後,中國央行上周五採取了六個月來的首次資金淨回籠行動。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同時也發出了過去兩個月的貨幣寬鬆或將就此止步的信號。的確,寬鬆是幫助修復了信貸市場和國債市場的人氣,但是過量資金投入也有進一步推升金融系統槓桿的風險。

與聯儲會相比,中國採取的抗疫寬鬆政策也相對較為溫和。根據IMF的估算,中國的相關財政舉措規模約占GDP的4.7%,而在美國,這一比例超過了10%,日本承諾實施的相關措施規模更是它的好幾倍之多。

北京的躊躇自有它的道理。它在全球金融危機時祭出的龐大刺激計畫的確是為經濟復甦提供了助力,但同時也給中國企業留下了巨額債務。如今手筆過大很可能會再次引發借貸狂潮進而結出惡果;去年年末就曾出現過一波公司債違約衝擊波,在整個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中國可能會對聯儲會心懷感激,是後者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為貨幣擴張提供了支持,不但將基準利率降到了零,重新祭出了量化寬鬆政策,同時還增加了海外美元供應,並明確表示重新收緊政策會是好幾年以後的事。這種原始力量在大大有利於美國的同時也使聯儲會肩負起了重大責任。中國像全球其他經濟體一樣,在無需太多努力的情況下便獲得了市場繁榮和金融環境寬鬆之利。在聯儲會主席鮑威爾與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Markus Brunnermeier上周共同主持的一個網絡研討會上,美國的這一責任範圍成了一股潛流。鮑威爾承認,與聯儲會疫情應對視野「相輔相成的,是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以及其扮演的世界經濟好公民角色。」當話題轉至聯儲會何時退出現行寬鬆政策時,鮑威爾踩下了剎車,謹言稱,眼下還遠未到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真到了時候)我們會讓世界知道。」就此而言,中國央行所受到的關注還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亞洲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會關心中國的刺激減碼困局。中國的出色經濟表現的確值得贊賞,若不是有中國經濟表現出的強勁韌力,世界經濟狀況可能會比現在差得多。中國很有可能不久便會超越美國,但那只會是小小的領先,光是GDP還成就不了它的領袖地位。

(Daniel Moss是重點關注亞洲經濟的彭博視點專欄作者。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或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原文標題China Is an Economic Winner, Not an Economic Leader: Daniel Moss

(新增後六段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