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反駁出口商品多非產能過剩

國家發改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稱,對於產能問題,要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有些方面把產能問題與國際貿易掛鈎,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這是站不住腳。他又反問,中國每年大量進口晶片、飛機、大豆、原油等商品,這些商品的出口國難道都產能過剩?

美國財長耶倫日前表示,就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不排除採取任何應對措施,包括徵收額外關稅,以阻止大量廉價商品湧入美國市場。

金賢東昨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初步分析,今後幾個季度中國的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適度的產大於需,有利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適度產大於需 有利競爭

他又強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國家在各自強項產業的產能大一些,在其他產業的產能小一些,這是由各國的比較優勢決定。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首季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降至73.6%,是自2020年首季以來的最低水平。對此,金賢東解釋,從中國這幾年的歷史數據來看,產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動較大,首季產能利用率相對為低,第四季則較高,主要是與春節假期等因素有關。

另外,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提到,當前內地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但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更大,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經濟穩定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風險挑戰。

劉蘇社補充,今年首季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經濟增速超出預期,經濟結構持續改善,質量效益提高,就業物價基本穩定,市場估計總體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國債資金約1.5萬項目落實

他又稱,國家發改委將會加大宏觀政策的實施力度,落實好近期出台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等政策,加快推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舉措落地。

劉蘇社透露,去年增發的萬億元國債資金已經落實到約1.5萬個具體項目,本周四發改委將組織召開全國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實施推進電視電話會議,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推動所有增發國債項目於今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