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11間政府牙科診所籌額5年跌近半 登記需等至少7小時

【on.cc東網專訊】本港緊急牙科服務不足,衞生署牙科診所籌額五年跌近半。《審計報告》指,政府向有需要市民提供的緊急牙科服務不足,由2018年至2019年度起的5個年度,11間政府牙科診所籌額由4萬多個,減至2萬多個,雖然新冠疫情影響服務,但政府牙科醫生人手嚴重不足,令政府未能增加籌額。又認為衞生署在安排派籌及輪候上都有改善空間。

審計署認為,衞生署應加強緊急牙科服務,至少將服務量提升至疫情前的水平。報告又指,牙科街症服務在凌晨12時開始登記病人資料,審計署發現部分診所下午5時已有人排隊輪籌,即要等至少7小時作初步登記,認為相關安排有待改善。

報告又發現,長者醫療券計劃下的牙醫名單有誤。根據衞生署長者醫療券計劃網站,名單載列41名收取醫療券的牙醫資料,但審計署在今年1月向20間牙科診所作匿名查詢後,發現有4人已不再接收醫療券,佔整體10%;11人更不在相關診所工作,佔整體達27%。

報告亦指,衞生署委聘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未達標,每支隊伍目標是在每個服務年度內,至少為1,000或2,000人提供服務,即10個機構營運的23支外展隊每年服務目標應為至少4.3萬人。不過,審計署發現未能達標機構數量達2至9個,當中2間機構連續3個年度服務量低於目標50%,且2017至19年度,安老院舍或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整體參與率僅88%,截至去年12月更降至68%;3間非政府機構自身轄下的院舍及中心參與率亦連續3年以上低於50%。

另外,報告亦發現,關愛基金撥款為低收入長者提供免費鑲牙和相關牙科的服務,申請人數偏低,部分合資格長者未能受惠,當局解釋是因為合資格長者不願意接受牙科診療,或已鑲有假牙。審計署又指,當局與機構簽署服務協議時,亦未有維護國家安全的具體條款。

衞生署回應指,參與率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院舍及中心的人手、長者個別醫療及精神健康情況、處所大小等;且疫情期間推廣工作亦有所暫停,而跟進不參與院舍或中心「不是衞生署人員的標準做法」,但會採取改善措施;也會提醒牙醫更新長者醫療券資料。醫衞局解釋,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參與率偏低與合資格長者不願接受牙科診療,或本身已鑲有假牙有關;另會參照報告作出改善。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