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物語】股神師傅都唔識

【價值物語】股神師傅都唔識

多年前大富豪夜總會申請上市失敗,據說是因為主要資產「小姐」不知該如何估值。曾幾何時,資產對公司來說十分重要,銀行、地產全都用賬面值來估值。但現在輕資產的科網公司佔股市比重愈來愈高,投資到底還用不用看資產?

資產是公司產生收入的工具,工業股的資產是廠房,地產股的資產是物業,這些都能量化。那麼Google的生財工具YouTube,該如何入賬?Facebook的Instagram呢?

如在財務報表上估值千億美元,核數師恐怕不會答應。果如是,科網股的資產價值便顯得極低,但市賬率極高。這當然是事實(fact),但不是真實(real)。

如果用畢非德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的傳統角度視之,香港地產股、內銀股的零點幾倍市賬率,或許是便宜;科技股動輒20、30倍,或許便是貴。但看見過去數年相關股份表現,他大概會「O嘴」,然後大呼「市場先生」不理性。

企業價值早不限於有形物

其實不用等到互聯網出現,早在30、40年前,市場的估值方法早已不限於有形,且已涵蓋無形資產。畢非德買可口可樂,難道是為了那些汽水生產機器?買吉列難道是因為剃鬚刀庫存?這明顯說不過去。經過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幫他從猩猩進化到人,畢非德已青出於藍。

依然是資產產生收入,Google靠的是YouTube(而不只是數台電腦),只是這些資產沒有在財報上顯示。消費者口味(白酒)、用戶黏性(雲端)、知識產權(AI)等無形資產,有時甚至較有形資產更重要。

無形資產能如何觀察?老規矩,還是從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入手。科網為何有趣?因為其生意模式毋須借錢是也。地產需要借錢,製造業需要借錢;Google、Facebook和電商只是坐着收廣告費,高息和低息環境都沒有影響,還有錢用作投資,其本質是現金生產機器。

又如雲端,客戶黏性極高,用了數年後,不會輕易因價格而叛逃(系統出事誰負責)。美國三大雲端公司,儘管體積已極大,上季度增長仍達17%至31%,AI技術發展下,未來大概還會保持中高速增長。

員工表現優秀 不會寫上財報

企業文化又能從哪裏看到?最簡單的就是用戶體驗。消費者不單重視產品質素,也看重消費體驗,貼錢買難受,下次就不來了。如何獲較佳體驗,靠的便是企業文化,教導員工以消費者為導向,員工自然懂得怎樣處理問題。

香港網購是不能取消訂單的,大陸網購發了貨都能取消,還有「僅退款」功能︰收到貨不滿意,商品不用寄回,商家直接退款(當然經常這樣,就會入黑名單)。員工是真真正正以消費者為依歸,而不是只想着讓自己和公司賺錢。優秀員工是企業寶貴資產,可惜財報上反映不到。

投資要看財報嗎?當然,但也遠遠不止,不只要看有形資產,更要看無形的。凡事都作定量分析的人,肯定無法從股市得到好處!無形資產優厚的公司,最大風險不過是留意估值會否太貴而已!

補白:又一年巴郡股東大會,股神已屆93歲高齡。看一場少一場,當然萬萬不能錯過!

hcl.hkej@gmail.com